1. 创新药物代谢动力学基础研究 2. 创新药物代谢组学研究 3. 创新药物临床药理学评价研究
刘昌孝,男,中国工程院院士,博士生导师。天津药物研究院新药评价中心主任、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、国家GLP专家委员会委员、国家科技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、国家新药评审委员、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、天津药理学会副理事长,英文版《亚洲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杂志》主编,药学学报等9家国家级学术刊物的编委。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、沈阳药科大学、中国海洋大学、天津医科大学等的博士导师或硕士导师或客座教授,1992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
自1986年以来,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23项,领导完成100余个新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,其中有国家863,973和国家1035工程项目和新药基金项目的药代研究12项, 国家“七五”、“八五”和“九五”科技攻关项目15项,军内攻关项目3项, 其他创新药的药代研究近30项。完成国家生命科学中心批准的“九五”攻关项目 前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规范研究 和 生物技术药物的药代规范研究,属基础研究项目,为国家科技部科技攻关“重中之重”项目。在这些研究中负责实验设计,方法验证,组织项目攻关,解决技术关键,规范研究报告。在承担的研究项目中,获得22项次科技成果奖励。
从事药理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30余年,是我国药代动力学的学科带头人之一,1968年开始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,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药代动力学实验室。1980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药代动力学专著《药物代谢动力学》,这对我国药物动力学的发展起了开拓性的作用。 1984年出版的《药物动力学概论》专著,成为我国培养高级研究人才(研究生和科研教学人才)的基础教材,1994年出版了《药代动力学数据库》专著,为我国开展临床药理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应用资料,该书于1998年获得了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。对创新药物、生物技术和前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。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200篇,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文版学术专著11本。